刊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001-4233
CN:42-1026/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5.803571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综合科技B类综合;高等教育
期刊热词:
工程教育前沿
12月10日,由我校发起,全球20多个国家的3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发起的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协会(IAMES)在我校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在报告厅举行。首次会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现场直播,超过1400人同时在线观看。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徐晓峰、副局长胡劲松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气象局气象与减灾服务司原司长唐旭世、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理事长孙健、关兆勇书记我校党委、校长李北群及相关专家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大河院士在线参加会议。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日本海洋研究开发厅、韩国首尔大学等协会主办方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参与。会议由我校副校长江志宏主持。
学校党委书记关兆勇致欢迎辞。他表示,协会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融合、“包容”、交流互鉴。学校将进一步提升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气象灾害等科学问题的能力,努力打造汇聚多边智慧、引领创新发展的全球气象共同体。
学校党委书记关兆勇致欢迎辞
副主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成斌表示,希望协会继续深化合作,搭建教育信息和学术资源共享平台,探索跨国人才培养新机制,共建教育科研共同体。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致辞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旭表示,协会将为解决气象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构建气象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突出贡献。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徐晓峰发言
中国气象行政技术与气候变化系副主任胡劲松表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下,南新大学率先发起倡议,体现了气象教育科研的国际情怀和担当。工人。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胡劲松致辞< /p>
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表示,该协会是南新大学将自身独特优势与国际发展深度融合的重大创新举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将继续为南新大学提供全方位支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致辞
在协会开幕式上,六大理事单位代表上台触摸大屏幕,邀请全球合作伙伴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协会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后,李北群校长致词《新达教育挑战愿景》报告。从责任、挑战、主动性等角度,介绍了我校固有的国际基因、多元化的国际教育培训体系和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协会的四个战略规划,汇报协会的筹备过程、协会的组成以及我校在其中的努力和贡献。
李北群校长作报告
秦大河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长在线发表讲话。他指出,南新大学联合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联谊平台,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秦院士希望协会联合更多相关领域专家,大力开展国际合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
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大河院士在线发言
< p>日本海洋研究开发厅应用研究所所长Toshio Yamagata教授和韩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辐射委员会主席Byung-Ju Sohn教授在线发来贺电,表示希望通过协会的成立,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的国际合作,共同推动会员单位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合作。及其在跨学科领域的教育和科学研究能力。日本海洋研究开发厅应用研究所所长山形敏夫教授在线演讲
韩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辐射委员会主席孙秉柱教授在线发言 p>
长江志宏副校长主持成立大会
在会员闭门会议上同日召开的协会各单位会议上,与会人员就协会章程和组织架构、战略规划和2021年工作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就各方面的讨论问题达成了共识。
据悉,经过初步接触和讨论,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的倡议获得了3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和大气、水文、环境及相关学科的培训在全球20多个国家。来自中心的书面支持。协会将通过论坛、会议和研讨会的形式,加强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和领导力;共享和开发教育培训资源,促进气象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并通过合作办学、专业合作,通过建设、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强高层次、国际化、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搭建国际合作高端平台,共同开展科研攻关,解决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科学防治等重大科学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增强大气及相关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
文章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gdgcjyyjzz.cn/zonghexinwen/2021/0707/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