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孟者二程确立的孟子地位
二程是理学发展中的核心人物,也是四书推行的先驱。若说王安石之于孟子的贡献在提高孟子的地位,使孟子的能见度提高;那么二程之于孟子的贡献则是稳固孟子的地位,使孟子伫立于宋代学术中而难以动摇。
孟子
在北宋时,孟子地位虽已提高,却还没有确立。……直要到了二程子灏、颐兄弟,才正式提出四书。大力表彰孟子书中义理,主要从思想、教育两方面着手,引导人走向理想的人生。南宋以后朱子象山出来,孟子地位始为确立。
程颢 程颐
在经过二程之后,孟子学的发展又是另一个新的面貌,而理学也进入到宋代的政治、学术环境中,尽管这时理学的势力还不及王氏新学。
王安石新学对“理学”的影响
在庆历之际,学统四起,部分知识分子舍弃宋初以来旧有的学术思维,认为在新的环境中要有新的学术系统来支援社会政治的运作,像前面所提及的范仲淹、欧阳脩、李觏、司马光、王安石等人的思想,都在展现是否能作为使社会政治运作上轨道的指导思想。而王安石变法则是这个阶段的总结,尽管是以失败收场,也爆发新旧党争之余波,然王学的势力一直影响到南宋,直到被理学所取代。
连环画 王安石的故事
王氏新学与二程理学是北宋中期后,政治与学术思想的两大走向。前者是宋代功利思想的代表之一,因此也可看做功利与理学是宋代思想的两大势力。
不过宋代政治思想的重心仍是以功利思想为主。因此,不论是二程或同为理学家的周濂溪、张载等人,在政治上的表现鲜少被论及或是纪录,这当然可归究于理学家的成就并不在政治表现上。此外,相对于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其他士大夫来看,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相形之下,二程等理学家的政治表现确实没有特别突出的部分,所以对北宋政坛也就没有太大的影响,余英时先生就认为:
二程画像
理学虽起于北宋,但熙宁、元祐之间,无论在学术上或政治上都无大影响。就政治而言,熙宁变法之初,程颢仅以个人身分参加过短时期的工作。元祐时,朝廷有所谓洛、川、朔三党;洛党以程颐为领袖,羽翼则朱光庭、贾易二人。其中贾易且与理学毫无渊源,不过因反对苏轼之故,一度助颐攻川党而已。朱光庭则初师孙复与胡瑗,后来才从游二程于洛阳。
以此来看,理学家在北宋的环境中似乎是不怎么要紧。这点也与理学家的政治思想有关。理学各家之间讲心性理气、道德修养的内容各有其特色,但在政治思想方面却几乎都围绕在同一个主张,萧公权先生说:
理学家哲学思想之内容互殊,而其政论则多相近。约言之,皆以仁道为政治之根本,而以正心诚意为治术之先图。
宋神宗画像
自宋仁宗时期,朝政中就渐渐出现改革变法的声音,在仁宗之世就有范仲淹带领的庆历新政,在宋神宗时期则有王安石领导的熙宁变法,虽然两场改革都是以失败收场,但从变法这个行为及改革的内容来看,都是在展现儒家经世致用的精神,以及使国家致富强兵的务实表现。这是积贫积弱的宋代和欲振兴国势的有为君主所需要的。相较之下,理学家的政治思想就显得过于理想不够实际。
王安石熙宁变法
我们可以认为二程等理学家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大过于政治表现,但他们在学术上的不遗余力是为实现政治理念的前置作业。因此虽政治思维过于理想化而不易实际应用,但就二程的理学系统来说,内圣与外王本是一体,所以不可偏一而述。
二程理学与王安石新学的关系